今年全國低碳日的主題是
碳路先鋒 綠動未來
近年來建工總承包公司
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以創新技術驅動低碳轉型
持續降低項目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以實干擔當“筑”力美麗中國建設
合肥新橋國際機場T2航站樓工程項目將生態、可持續以及健康的理念貫穿于設計、建設和運營的全周期,致力于打造國際生態綠色健康機場。項目采用太陽能光伏發電,光伏總裝機容量占比4%;400MPa級及以上強度等級鋼筋應用占比達 85%;可再循環材料和可再利用材料用量占比10%,脫硫石膏板采用占比超50%,著力降低單位建筑面積碳排放量,項目已達綠色三星級建筑標準,比肩國內頂級綠色航站樓。
蕪湖建筑科技產業園項目是幕墻超低能耗公共建筑,項目二期B區一標段總建筑面積約4.97萬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地下1層,地上21層。項目幕墻以鋁合金作為受力構件,運用成熟的開齒與壓合技術,與尼龍PA66和聚氨酯形成一體的隔熱系統。玻璃采用三玻兩腔充氬氣、高分子暖邊條、雙Low-e配置,將幕墻遮陽構件與幕墻的裝飾線條合為一體,最大程度以自然通風和自然光替代人工通風和人工照明,整體幕墻性能達到超低能耗要求。
長豐縣崗集鎮金明花園五期建設項目總建筑面積約 11.3萬㎡,包含 10 棟住宅樓(16~20 層)、1 棟 6 層社區服務中心、3.1萬平米地下車庫(含人防)、2 棟 2 層配電房及室外附屬配套工程。項目全面貫徹綠色施工理念,通過雨水回收系統、太陽能光伏發電、節水器具應用等多項節能措施,結合建筑業十項新技術,打造花園式綠色工地。施工過程中積極應用BIM技術,推行智慧工地管理,提升標準化管理水平,采用可周轉重復利用的新型綠色建材,減少施工污染和資源浪費,著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品質住宅社區。
合肥經開區臨湖智能制造產業園及基礎設施配套項目創新研發了一種新型可移動遙控燈架系統。該系統由滑動模塊、控制模塊、伸縮模塊和照明模塊組成,具有智能化操作特點。施工時,首先根據基坑面積尺寸和基礎類型計算確定燈架布置點位及數量,將燈架移動至基坑周邊后鎖定萬向輪進行固定。操作人員可通過控制模塊中的無線遙控設備連接終端APP,根據現場作業需求預先設置照明燈的啟閉時間,既保障了夜間施工安全,又實現了電力資源的智能化節約。
淮南市淮西湖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項目以生態修復和綠色休閑功能為主,建設主要內容包括道路及附屬管線工程、景觀綠化工程、水利工程、建筑單體工程等。項目建設中,建工總承包聯和安徽理工大學等單位組成課題組采用采煤沉陷水域資源-環境-生態監測評價方法和基于無人機傾斜攝影測量的土方施工動態監測方法,對采煤沉陷水域水資源量、生態環境時空演變規律進行監測評價,為工程施工動態監測提供技術保障。通過傾斜攝影、無人船水深勘測、水生態環境診斷修復等關鍵技術成果應用,成功實現了采煤沉陷區的生態重塑,華麗變身春申湖公園對外開放。